李邕笔下的这帖《叶有道碑》是于唐开元五年即717年所创作的,此帖以行楷入碑,李邕是用行楷来写碑的第一人,此碑全称为《唐故叶有道先生神道碑并序》,亦称《叶国重碑》,是李邕为叶有道先生所作。
叶有道是南阳叶县人,他原名国重,字雅镇,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高洁品行的家族。其家族渊源可追溯至陶唐、后稷、周文王,祖先叶乾昱隐居于缙云山,被道宣尊为栅维那。
叶有道继承了家族遗风,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识,通晓天文、历象、风角、虫篆等知识,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隐士。
虽是如此,但他淡泊名利,选择隐居于缙云山,潜心钻研学问,培养了众多杰出弟子,其中叶法善尤为出色。
玄宗时,叶法善曾多次请李邕为其祖父叶有道作碑,李邕最初未允,某夜却梦到叶法善再次相求,便在梦中提笔书写,未完成时因钟鸣梦醒,写至 “丁” 字下数点而止,后人便将此碑称为 “丁丁碑”“追魂碑”。
此碑堪称李邕早年书法的巅峰之作,融合了 “二王” 传统与初唐诸家风气。碑文上书法笔势雄浑苍劲,如铁画银钩,透过刀痕见笔痕如力透纸背。
通篇布局张弛有度,尽显大气磅礴之姿,堪称唐代行书艺术的典范。宋代书法大家蔡君谟与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皆对该碑推崇备至,将其誉为李邕碑版书迹中的 “扛鼎之作”。
但让人遗憾的是,承载着李邕妙笔神韵的原碑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所幸明代翻刻本得以流传,让后人仍能领略其书法魅力。
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剪裱拓本,每半开尺寸为 22.5×11cm ,虽历经岁月流转,却依然完整保留了原碑的精妙细节。
李邕的书法从 “二王” 入手,却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行书笔力雄健,笔势舒展,笔画之间相互呼应,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恰似盛唐的诗歌,既有格律的严谨,又有情感的奔放。
在书法史上,李邕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既继承了前人的精华,又开创了一代新风,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后世的赵孟頫、梁诗正都曾深受他的影响。李邕与颜真卿、张旭并称于世,其书法成就尤以行书见长。
他出身于宗室家庭,年少时就以才学出众崭露头角,入朝为官后,从左拾遗一路升至北海太守,人称 “李北海”。
但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多次因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贬谪流放,但他从未向权贵低头,最终因得罪人被诬告贪污而被廷杖而死,从而也是被当朝棍棒打死第一人。
他的行书笔力雄健,笔势舒展,笔画之间相互呼应,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恰似盛唐的诗歌,既有格律的严谨,又有情感的奔放。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