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没有哪个习惯,能定义未来的你。
Hi,我是尘微~
很多人把“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当做古训,岂不知它正在毁掉无数孩子的未来。
神经科学已经证明,人类大脑到25岁才发育成熟,也就是说,7岁坐不住的孩子,可能是运动神经发育较早;7岁数学差的孩子,可能尚未发展出抽象思维;7岁内向的孩子,可能正在构建更丰富的内心世界。
用7岁的标准评判一生,就像用春天的气温预测全年收成,既傲慢又愚蠢。
就拿当年火爆全国的真人秀《变形记》来说,当年他们的出身各不相同,如今竟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曾经的暴躁问题少年,变成了一个阳光大男孩;曾经的夜店少女,开始直播卖农副产品;曾经乡村的朴素少女,做起了全职网红。
我知道把综艺节目当做素材,去推断真人的成长模式,有些靠不住。但这令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从一个人的童年,去推算出他的未来,靠谱吗?
逆天改命的农村娃高占喜
7岁的J.K.罗琳,是个总做白日梦的"怪女孩";7岁的鸟山明因为画画太差被嘲笑;7岁的俞敏洪口吃严重,没有现在这么会演讲。
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7岁时被看扁,而是30岁时还活在7岁的预言里。
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片充满可能性的原野。当家长习惯性的,用7岁的表现来定义一个人的一生,这不是在预测未来,而是在亲手扼杀可能性。
7岁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很多人都知道那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让一群4岁的孩子单独待在房间里,桌上放着一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如果能忍住15分钟不吃,就能得到第二颗。
结果,有的孩子立刻吃掉,有的坚持了一会儿还是没忍住,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等到了奖励。
多年后,研究者追踪这些孩子的成长轨迹,发现那些能“延迟满足”的孩子,普遍在学业、事业、健康等方面表现更优秀。
因此当时很多人得出一个结论,叫做: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更有出息。不仅如此,其他的研究也都表明,童年时最宝贵的东西,是自控力,它甚至排在智商的前面。
作为妈妈,我也知道延迟满足很重要,但培养起来真的很难,不管我怎么苦口婆心,我家娃就是个即时满足的孩子,我也一度很焦虑。
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实验本身就有很大的误区。
比如,实验的样本数很少。参加实验的只有32个孩子,16个男孩和16个女孩,而且还有三个孩子因为年纪太小,并不理解游戏规则,相当于实际的有效样本只有29个。
从29个孩子身上,就能得出一个关于人类的真相,这实在太过草率了。
而且,孩子能不能忍住不吃糖,还取决于那个宣布规则的人在孩子心里的印象。如果他们身处“出尔反尔,连哄带骗”的环境,那孩子就会失去对环境的信任,自然不会考虑自控的问题。经常不被满足被欺骗的孩子,很难有自控力。
另外,家境是个关键因素。家境好的孩子不缺糖吃,他们自然能忍住。
所以,延迟满足本质上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综合影响的结果。真正的“延迟满足”应该是先让孩子满足,父母无时无刻的爱,信守诺言的环境,而不是被成人强迫等待。
孩子不是被塑造的,而是被滋养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焦虑和评判之心,不贴标签,不做定义,不预言未来,而是用爱滋养孩子,为各种可能的未来准备勇气和信心。
永远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我们常常用最简单的标签,去解释一个孩子的行为。
成绩不好,就是“懒”; 性格内向,就是“没出息”; 管不住自己,就是“缺乏自律”;
一旦做出某些不符合预期的行为,就会被贴上“问题儿童”、“叛逆少年”的标签。久而久之,我们以为自己是在“了解孩子”,其实是在把他们困在我们的定义之中。
孩子会在这种自我暗示下,慢慢活成你口中的样子。你说他“笨”,他就真的不敢挑战难题; 你说他“不听话”,他就真的用叛逆证明自己; 你说他“没出息”,他就真的放弃努力……
定义的出现从来就是为了方便大人的,毕竟比起深入思考孩子为什么成绩不好,直接归因于他懒,要轻松得多。
只有帮助才是对孩子真正有价值的,帮助是动态的、开放的、面向未来的托举。
当我们把注意力从“他现在是什么样”转向“他可能成为什么样”,从“他做不到什么”转向“我们如何提供资源和引导”,亲子关系的质感就会发生转变。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的开花早,有的需要更长的蛰伏期;有的长成参天大树,有的蔓延成一片草原。我们能做的,不是定义他们该长成什么样子,而是提供土壤、清除杂草和耐心等待。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或许我们应该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成长,对“落后"的孩子多些耐心,对“超前"的孩子少些焦虑,对所有的孩子保持期待。
就像《小王子》里的那句话:“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小孩,但只有智慧的大人记得,每个小孩都可能成为任何样子。"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