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有为
来源 | 品牌观察官(ID:pinpaigcguan)
引言:殡葬行业时众所周知的“暴利行业”,福寿园的高价墓地一度高达76万一平,可如今福寿园最新一年的业绩直接暴跌50%以上,大家怎么都不买帐了?
在中国落叶归根是大事,而有一块风水好的墓地,更是许多人眼中的重中之重。
在这方面,传统观念比较重的人,越有钱就越舍得在这里面花钱,这就催生了许多高价墓地。
而福寿园就是在殡葬行业实行市场化之后,在这个“暴利行业”闷声发大财的殡葬巨头公司之一。
福寿园的高价墓地,大多集中在上海,而上海作为经济实力雄厚的一线城市,许多人在选墓地方面,也是非常舍得。
在2023年的时候,福寿园在上海的一个墓园中,就曾经打出了34.18万元0.6平米的墓地售价。
也就是说福寿园在上海,最高的墓地价格,一度做到了76万元/平。
也就是在这一年,福寿园一共售出了16385座墓地。
福寿园作为殡葬行业巨头,这个销售量也许你会觉得是不是有点少了。
但如果你知道福寿园墓地的销售均价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个销售量那是一点也不少。
2023年福寿园的墓地销售均价达到了11.95万元/个,具体到福寿园的主阵地——上海,更是高得惊人。
福寿园2023年在上海的墓地销售均价为每平米15万到24万元左右,而同时期上海市区楼盘的整体均价也没有超过7万/平,部分高端楼盘的价格,也不过在16万/平上下。
买高价房,起码在市中心,地段好,而且许多还是学区房,自己不住也可以出租出去,不要了还可以转手。
墓地虽然卖的跟房子差不多价格,但是以上的都不行。
而且经营性墓地的使用期限一般是在50到70年,但是20年为一个收费周期。
但尽管这样,还是很多人涌着去买高价墓地。
但是到了2024年,高价墓地圈却发生了一点变化,消费降级的风,似乎也吹到殡葬行业了。
以福寿园这个总资产超过了80亿的内地殡葬行业的巨头来说,根据福寿园在2025年3月21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来看。
福寿园的不仅是墓地销量、营收有所下跌,其净利润更是直接腰斩,直接暴跌了50%以上。
而福寿园的2024年年报,似乎也在向外界披露了,殡葬行业似乎远没有盛传的那么暴利!
越来越多人用脚投票,
来表达对高价墓地的不满。
福寿园去年的业绩下滑有多夸张?
去年福寿园一共卖出了12569座墓地,跟前年相比,减少了3816座。
要知道墓地可是的福寿园的主营业务,去年的销售量,竟然同比下滑了22.2%,而从收入上看,更是直接减少了4.35亿元。
由此可见,福寿园的高价墓地也是遇到了业绩寒冬了。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更严重的是福寿园的净利润也下滑的非常厉害。
去年福寿园的净利润只有3.73亿元,同比下滑了52.8%。
这是福寿园这个殡葬巨头第一次出现,净利润如此大规模的下滑。
但是福寿园的销量和净利润都在下降,它的墓地销售均价却还在上涨。
2024年福寿园的墓地销售单价为12.12万元,比去年上涨了大概两千多块钱。
而且这已经是福寿园的墓地销售单价连续7年上涨了。
因此福寿园在面对2024年业绩下滑,似乎也不太慌张,把去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归咎为2023年生意太好了。
人们的需求指数级释放,巅峰之后下滑,这是正常的。
面对业绩如此下滑,福寿园为何一点也不慌?
甚至还在2025年首次派息就高达9亿港元,在年报发布之后,福寿园的股价也没有出现大幅度震荡依旧稳健。
足见市场对福寿园未来的信任,那没办法,毕竟“身后事”是每个人的“刚需”。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大需求就有更大的市场。
福寿园的生意,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项目。
再看福寿园的资金状况,其墓地价格一度比肩房价,而公司的财务健康情况,那是妥妥的超过了许多大房企。
在2024年末的时候,福寿园账户上的现金加上放在银行的钱,就超过了20.56亿元,资产负债比例只有0.5%。
这个比例估计很多上市公司都比不上。
但业绩下滑,毕竟是铁打的事实,福寿园开出了一系列措施,准备巩固业务。
但这两个措施,无论怎么看,都是在用未来的钱,来缓解当下的焦虑。
福寿园把业务慢慢由一次性成交,转向了“周期性”收费,简单的来说就是把单一的销售墓地,变成不止卖墓地,还卖服务——“墓地+维护”。
客户在购买墓地之后,还需要支付几年到二十年不等的墓地管理费。
目前这笔钱,福寿园已经收了快6亿,这笔钱又成为了福寿园妥妥的现金流。
但其实,福寿园的高价墓地滞销,不是没客户了,而是客户的想法变了。
他们不那么着急“身后事”,因为再怎么着急,好像也赶不上涨价的速度。
2016年福寿园的墓地均价还在8.74万元,到2024年已经涨到了12.12万元。
而且2024年还是在销量和净利润都下滑的情况下,逆势上涨的,由此可见很难给福寿园的高价墓地均价上涨按下暂停键。
但客户虽然很难左右墓地价格的变化,却可以左右墓地销量的变化,以前墓地是刚需,就像学区房也是刚需那样。
如今随着消费降级等原因,大家更加精打细算,买房和买墓地,很多时候已经不是在思考,一定要有,很是在想值不值得。
消费降级的风最后还是刮到了墓地市场上,就像殡葬行业暴利的风并没有吹到普通殡葬行业人员身上一样少见。
“暴利”的殡葬行业,
远没有想象风光。
2022年,凤凰网《风暴眼》记者采访了在长沙从事一线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
针对外界盛传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分分钟“月入过万”等传言,这位从业人士却表示,自己的工资并没有这么高,甚至远远不够。
他所在的殡仪馆,给他们这些一线的从业人员的工资,大概在四千到六千元不等,这就是当地正常一点的技术普工工资。
而当地房价,普遍是万字开头。
如今3年过去,在网上搜索相关行业的殡葬一线从业人员薪资,似乎没有很大的变化。
但其实一线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常常要在心理和生理上承受普通人想象不到的压力,甚至有危及健康的风险。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线殡葬行业从业者日常做的工作,都多少带一点“高危”属性。
但是如此“高危”为何一线从业人员的工资却如此普通。
号称暴利的殡葬行业,赚到的钱都去哪里了?
根据《风暴眼》的报道,在殡葬服务公司,收入比较高的,都是那些承包商。
以及公司的“销售”们,毕竟他们的工资,是和葬礼和墓地的成交量挂钩。
总体来看,除了个别高价墓地外,其实总体来看,全国墓地的普遍价格,还是受到了调控的,并不是一个彻底市场化的行业。
墓地的总体价格,多年来都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涨的现象。
另外一边,也有一个点也不能够忽视,那就是墓地的建设周期长,重投资成本,开售也不能一扫而空,销售周期也很长,注重细水长流。
而且当建设到一定规模,就很难扩张,毕竟其所面对的市场也是周期性的。
拿经营性利润来看,就算是殡葬巨头福寿园的,也远没有外界所盛传的一本万利。
2024年福寿园也只有41.3%,很大一部分资金都被工程、人工、以及项目的贬值等成本吞没了。
殡葬行业转型“永生服务”
已成大趋势。
现在许多人买墓地,不是再考虑“买不买”,而是在考虑值不值得,从考虑刚需变成了考虑价值。
由于消费观念的转变,产品供应商势必也会被倒逼跟着转变。
如今不仅仅是房产的土地红利在消退,墓地的土地红利也在慢慢消退。客户不再把刚需作为买单的唯一价值标准。
而之前频繁买地和并购的福寿园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所以福寿园也在进行转型,扩宽殡葬服务的价值属性,为客户提供各类的情绪价值。
现在墓地的功能,越来越趋向于情绪价值,而不是传统的使用价值。
而福寿园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寻找更大的转型机会。
如今专注于“身后事”的福寿园也在专注于,怎么让逝去的人如何换一种方式“活下去”。
2024年的清明节的时候,福寿园还高调的举行了一场,为曹景行这个著名媒体人创造数字人,让其再数字中获得重生的发布会。
据福寿园的介绍,未来只需要客户提供相关人的1张照片和1分钟的语音,它就能够通过AI数字技术,打造重生的数字人形象。
而且这个数字人的嘴巴、头部还有肢体都能做协调运动,做到力求逼真,可谓是情绪价值给够。
当然要福寿园提供情绪价值可以,但是要付费的。
目前,福寿园的AI数字人服务大概有3种。第一种是比较常见的图文类,收费199一次,能够让照片动态说话。
另外两种比较复杂,一种是语音合成数字人,最高级的一种是定制数字人。
这两个服务的价格都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主打一个服务到位。
但是根据图文类的同类产品来看,这个价格还是偏高的,甚至是不算便宜。
不过可能贵也有贵的好处,毕竟福寿园作为殡葬巨头,在“身后事”这块还是非常有经验的。
福寿园的AI数字人服务,可以看作是福寿园从过去依靠土地经济发展,逐渐转型为一条龙式服务的跳板。
墓地不再是只单一的具有空间价值,还可以衍生到情绪价值。
这也是殡葬服务的另外一个终点。殡葬服务不是简单的让生者和逝去的人告别,更是让生者永远的记住怀念逝去的人。
而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给殡葬行业带来的沉浸式怀念,这个创新直接把情绪价值给满。
2024年我国殡葬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4000亿,突破5000亿更是指日可待。
市场很大,但是谁能获得客户的青睐全凭本事,顾客也会用脚投票。
如今福寿园拿出情绪价值这一大招,力图把顾客再拉回来。
作为殡葬行业巨头福寿园确实通过实际的行动,为殡葬从业公司指出了新的商业方向。
但是未来是广阔的,当下的问题更是困难的。
能不能把福寿园的业绩,再拉回巅峰,就要看福寿园接下来还有什么新突破了。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