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爷爷,你这是买了个什么玩意儿啊?”小雨看着刚搬进门的红木书桌,忍不住摸了摸光滑的桌面。
王老爷子笑眯眯地拍拍桌子:“这可是明清的老家具,花了我五万块呢。”
“五万?”儿子王建国差点没站稳,“爸,您这是...”
“别急,好东西总是要慢慢品的。”老爷子神秘地眨眨眼,“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呢。”
01
王老爷子叫王志明,今年七十二岁。
退休前在市里的重点中学当了四十年语文老师。
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各行各业。
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各种古董文物。
瓷器、字画、古籍、铜器,样样都有涉猎。
老伴五年前去世,他就搬到儿子家一起住。
儿子王建国今年四十五岁,在一家国企做中层管理。
工作稳定,收入不错,为人也很孝顺。
媳妇李梅在银行上班,性格直爽,持家有道。
小两口对老爷子的收藏爱好还算理解。
虽然有时候觉得花钱太多,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晚年有点爱好很正常。
王老爷子有个孙女叫小雨,今年二十岁。
在北京一所知名大学读中文系,成绩优秀。
从小就跟爷爷感情深厚,经常听他讲古诗词和历史故事。
受爷爷影响,小雨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
这个暑假刚开始,她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
准备好好陪陪爷爷,顺便学点古文化知识。
王老爷子最近几个月迷上了明清家具。
每个周末都要去潘家园古玩市场逛一圈。
已经陆续买了几件小件,摆得家里到处都是。
一个小茶几、两个花架、还有几个小摆件。
王建国夫妇虽然觉得家里越来越拥挤,但也没有阻止。
这天是个周六,王老爷子一早就出门了。
说是去潘家园看看有没有好东西。
小雨本来想跟着去,但爷爷说今天要看大件,太累了。
让她在家好好休息,等买回来再给她看。
上午十点多,王老爷子打电话回来。
“建国啊,我买了套家具,你找几个人来帮忙搬一下。”
王建国正在家里看电视,听了有些头疼。
“爸,您又买什么了?多大的家具啊?”
“一套书桌椅,还有个小书架,红木的,挺大的。”
王建国知道拗不过老爷子,只好答应帮忙。
他给几个朋友打电话,约好下午来帮忙搬家具。
李梅在一旁听着,脸色有些难看。
“又是红木,肯定不便宜。”
小雨安慰妈妈:“没事的,爷爷有分寸。”
“而且古董家具还能保值升值呢。”
李梅叹了口气:“希望如此吧。”
下午两点,王老爷子回来了。
身后跟着古玩店的送货车和几个搬运工。
车上用布盖着几个大件,看起来确实不小。
王建国和朋友们已经在楼下等着了。
大家一起动手,开始往楼上搬东西。
先搬下来的是一张红木书桌。
桌面宽大,约有一米五长,八十公分宽。
桌子很厚重,需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
接着是一把配套的椅子,也是红木制作。
椅背雕着精美的花纹,坐垫是黄花梨木的。
最后是一个三层的小书架,同样是红木材质。
整套家具风格统一,做工精美,一看就价值不菲。
楼下的邻居们都出来看热闹。
这种古典家具在现代住宅区里确实少见。
大家议论纷纷,都夸王老爷子有品味。
“王老师真是有文化,买的都是好东西。”
“这红木家具现在可不便宜啊。”
“看这雕工,绝对是老货,不是仿制品。”
王老爷子听着大家的夸奖,心里美滋滋的。
觉得这钱花得值,有面子。
搬到楼上后,李梅看到这套庞然大物,眉头紧锁。
“爸,这得花多少钱啊?”
王老爷子有些不好意思地伸出一只手。
“五万,不过绝对值这个价。”
“什么?五万?”李梅的声音提高了好几度。
王建国也吃了一惊,五万块对他们家来说不是小数目。
“爸,您这花得也太多了吧。”
小雨赶紧出来打圆场:“爸妈,您看这家具多漂亮。”
“而且红木家具很保值的,不会贬值。”
王老爷子点点头:“小雨说得对,这是投资。”
“你们看这木料,海南黄花梨,现在已经很稀少了。”
“光是这点木料,市场价就不止五万。”
“更别说这精美的雕工和历史价值了。”
02
王建国仔细看了看这套家具,确实很精美。
桌面光滑如镜,木纹清晰自然。
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技艺高超。
“这雕的是什么图案?”
王老爷子来了精神,开始详细介绍。
“这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案。”
“你看这梅花,枝干苍劲,花朵密集,寓意坚强不屈。”
“兰花叶片修长,花朵素雅,象征高洁品格。”
“竹子挺拔有节,代表君子风度。”
“菊花淡雅清香,寓意淡泊名利。”
“这四种植物,都是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品格象征。”
小雨听得津津有味,用手轻抚着那些精细的雕刻。
“爷爷,这手工真是太精细了。”
“您看这花瓣的纹理,连叶脉都雕得清清楚楚。”
王老爷子很满意孙女的反应。
“这就是古代工匠的手艺,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
“机器雕刻虽然精确,但缺少人工的灵性和温度。”
李梅虽然心疼钱,但看到家人都很喜欢,也不好再说什么。
“买都买了,就好好用吧。”
“不过您以后买东西,最好先跟我们商量一下。”
王老爷子连连点头:“好好好,以后一定商量。”
接下来就是安排这套家具的摆放位置。
客厅本来就不大,放不下这么大的桌子。
王建国提议放在父亲的房间里。
“爸,您房间比较大,放这里正合适。”
王老爷子也同意这个安排。
“放我房间里最好,以后我就在这里练字读报。”
搬家具进房间又是一番折腾。
好在王建国的朋友们都很热心,大家齐心协力。
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家具安置好了。
书桌放在靠窗的位置,采光很好。
椅子和书架也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王老爷子站在门口,满意地打量着重新布置的房间。
“这下有书房的感觉了,以后就在这里过文人生活。”
小雨围着书桌转了好几圈,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
“爷爷,这书桌的抽屉好多啊。”
她一个个打开看,发现大大小小有七个抽屉。
每个抽屉的大小都不同,显然有不同的用途。
“这些抽屉是干什么用的?”
王老爷子一一介绍:“这个大抽屉可以放宣纸和字帖。”
“这两个中等的抽屉可以放毛笔和墨水。”
“小抽屉可以放印章、镇纸这些小件。”
“你看设计得多合理,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小雨打开每个抽屉试了试,滑动都很顺畅。
“这木工活儿真是绝了,几十年了还这么好用。”
“而且抽屉内部也很光滑,没有一点毛刺。”
王建国的朋友们帮完忙准备走了。
王老爷子留大家吃晚饭,但都被婉拒了。
“不用客气,举手之劳。”
“王叔,您这家具真不错,眼光很好。”
“以后有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03
送走朋友们后,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晚饭。
王老爷子兴致勃勃地跟大家分享古家具的知识。
“你们知道这红木是什么品种吗?”
小雨摇摇头:“不知道,爷爷您说说。”
“这是花梨木,海南黄花梨的一种。”
“现在这种木料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贵。”
“光是这点木料,就值不少钱呢。”
王建国夹了口菜:“那您这五万花得还算值?”
王老爷子点点头:“绝对值,这种品相的家具,八万都不一定买得到。”
“我是遇到了识货的老板,才能五万拿下。”
李梅听了这话,心情稍微好了一点。
至少没有被坑,还算是捡了便宜。
“那这家具以前是谁用的?”
王老爷子放下筷子:“这个就不好说了。”
“从做工和用料来看,应该是大户人家的东西。”
“可能是某个书香门第的书房家具。”
“你看这雕工,这用料,普通人家用不起的。”
小雨很感兴趣:“那会不会有什么故事?”
“古代的家具,都会有主人的故事吧。”
王老爷子笑了笑:“那肯定有,每件古董都有自己的历史。”
“可惜我们不知道,只能凭想象了。”
饭后,小雨主动提出要帮爷爷整理新家具。
爷孙俩在房间里忙活起来。
王老爷子把自己的文房四宝搬到新书桌上。
毛笔、墨水、砚台、宣纸,一样样摆放整齐。
小雨则负责整理各个抽屉,把爷爷的收藏品分类放好。
“爷爷,您这收藏品真多啊。”
“这些铜钱是什么年代的?”
王老爷子戴上老花镜看了看:“这是清朝的铜钱,康熙年间的。”
“你看这字体,多有韵味。”
小雨仔细端详着那些古铜钱。
虽然已经发黑,但字迹依然清晰。
“康熙通宝”四个字写得很有气势。
“爷爷,这些古钱币值钱吗?”
“值钱倒是其次,主要是有历史价值。”
王老爷子把铜钱收好:“这些东西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拿在手里,就像触摸到了古人的生活。”
忙活到晚上十点多,总算把所有东西都归置好了。
王老爷子坐在新椅子上,试了试高度和舒适度。
“不错不错,坐着很舒服。”
“明天开始就用这套家具练字读报。”
小雨也很满意今天的劳动成果。
“爷爷,这样安排挺好的,一目了然。”
“您以后找东西也方便了。”
第二天一早,王老爷子就迫不及待地使用新书桌了。
他在桌上铺开宣纸,研好墨汁,开始练习书法。
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完全是古代文人的做派。
小雨起床后,看到爷爷在认真练字,也凑过去观看。
“爷爷,您写的是什么内容?”
王老爷子没有停笔:“唐诗,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雨看着爷爷写的字,由衷地赞叹:“写得真好,字体很工整。”
王老爷子放下毛笔:“这都是年轻时候的基本功。”
“当语文老师的时候,板书必须写得好看。”
“现在退休了,正好有时间继续练习。”
小雨也想试试:“爷爷,我也想学书法。”
“好啊,正好这个暑假有时间。”
王老爷子很高兴:“我来教你基本笔画。”
从这天开始,爷孙俩每天上午都会一起练字。
爷爷教,孙女学,房间里总是传出笑声。
王建国夫妇看在眼里,觉得这五万花得还挺值。
至少增进了祖孙感情,还能让小雨学到传统文化。
04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老爷子对这套家具越来越喜欢。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实用性,更因为它带来的文化氛围。
每天坐在古色古香的书桌前,感觉自己都变得文雅了。
小雨的书法也进步很快,从最初的歪歪扭扭到现在的工工整整。
虽然还比不上爷爷,但已经很有模样了。
“爷爷,我觉得在这张桌子上写字特别有感觉。”
王老爷子哈哈一笑:“那是因为这桌子有灵性。”
“用了几十年的家具,早就有了文人气息。”
“在这上面写字,自然也会受到熏陶。”
小雨半信半疑,但确实感觉在这里学习效率很高。
可能是环境的原因,也可能是心理作用。
总之,她很喜欢这套家具。
一个月过去了,小雨的书法已经小有成就。
朋友们来家里玩,看到她写的字都很惊讶。
“小雨,你这字写得真不错,什么时候学的?”
“跟我爷爷学的,他教得好。”
朋友们都很羡慕她有这样的爷爷。
既有文化,又有耐心,还愿意教传统技艺。
王老爷子听到这些夸奖,心里美滋滋的。
觉得买这套家具真是太明智了。
不仅自己用得舒心,还能教孙女学文化。
这比什么都值得。
八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天气很闷热。
小雨在房间里写暑假作业,满头大汗。
看到书桌上有些灰尘,她决定给它做个清洁。
王老爷子这时正在客厅午睡,没有注意到孙女的动作。
小雨从厨房拿了一块湿布,开始仔细擦拭书桌。
先是桌面,然后是抽屉,最后是桌腿。
每一个部位都擦得很认真,不放过任何死角。
擦到抽屉部分的时候,她注意到了一些异常。
有几个地方的木纹看起来不太一样。
好像有很细的接缝,但又不是很明显。
小雨用手指轻抚那些地方,感觉到了微妙的差别。
有些地方是平的,有些地方有轻微的凹凸。
这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她蹲下身子,从不同角度观察抽屉的构造。
这一看,真的发现了问题。
在抽屉的侧面,有三个非常小的突起。
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三个突起只有绿豆大小,表面处理得很光滑。
与周围的木料几乎没有色差。
而且位置很巧妙,呈品字形排列。
小雨用手指轻压其中一个,竟然发现它可以按下去。
这个发现让她兴奋不已。
她立刻想到爷爷经常说的古代工艺。
古代的工匠喜欢在家具上设置机关暗格。
用来存放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
这三个小按钮,很可能就是某种机关的一部分。
小雨压抑住内心的激动,仔细观察了一下房间。
爷爷还在客厅睡觉,爸妈都在上班。
现在正是研究这个发现的好时机。
她试着按了按那三个突起,每一个都能按下去。
但是按下去之后,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可能需要特定的顺序,或者同时按压。
小雨想起爷爷说过的古代机关知识。
通常这种设计都有特定的开启方式。
如果顺序不对,机关就不会启动。
她决定先不贸然尝试,等爷爷醒了再一起研究。
这种发现应该和爷爷分享,毕竟他是古董专家。
而且万一弄坏了什么,自己可承担不起责任。
等了大约半个小时,王老爷子终于醒了。
小雨立刻跑到客厅:“爷爷爷爷,我发现了很重要的东西!”
王老爷子揉揉眼睛:“什么事这么着急?”
“您快来看,书桌上有机关!”
听到“机关”两个字,王老爷子立刻清醒了。
05
他跟着小雨来到房间,蹲下身仔细观察。
当看到那三个小突起时,老人的眼睛都亮了。
“我的天,这真的是暗格机关!”
王老爷子戴上老花镜,更加仔细地检查。
“小雨,你这发现太重要了!”
“古代工匠在家具上设暗格,通常是为了藏东西。”
“这三个按钮就是开启暗格的钥匙。”
小雨激动得脸都红了:“那我们试试打开?”
王老爷子点点头,但神情很谨慎。
“可以试,但要小心。”
“古代的机关设计很精巧,操作不当可能会损坏。”
“我们先研究一下这三个按钮的排列规律。”
爷孙俩开始仔细分析这个机关的结构。
上面一个按钮,下面两个按钮,呈品字形。
按照古人的习惯,应该有特定的顺序。
“爷爷,您觉得应该怎么按?”
王老爷子琢磨了一下:“按照传统,应该是从上到下。”
“先按上面的,再按下面的两个。”
“但下面两个的顺序还要再想想。”
就在这时,客厅传来了开门声。
王建国下班回来了。
听到房间里的动静,他走过来看看。
“爸,小雨,你们在干什么?”
小雨兴奋地解释了发现机关的经过。
王建国听了也很感兴趣:“真的假的?让我看看。”
他蹲下身仔细观察,确实看到了那三个突起。
“这真的像是机关,做得很隐蔽啊。”
这时李梅也下班回来了,听说家里发现了暗格机关。
她也过来凑热闹:“什么机关?在哪里?”
一家人都围在书桌旁边,研究那三个神秘的按钮。
王老爷子成了技术指导,分析着可能的开启方式。
“古代的机关通常讲究阴阳五行,或者数字规律。”
“这三个按钮的排列很有讲究。”
“我觉得应该是先按上面的,再按下面左边的,最后按右边的。”
小雨问道:“为什么是这个顺序?”
“因为这符合古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习惯。”
王建国也表示赞同:“听起来有道理,我们试试?”
李梅有些担心:“万一弄坏了怎么办?”
王老爷子摆摆手:“不会的,古代工艺很精湛。”
“而且这种机关设计得很巧妙,不会轻易损坏。”
一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尝试开启这个机关。
王老爷子作为家里的古董专家,负责操作。
其他人在旁边观察,随时准备记录结果。
气氛变得有些紧张,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王老爷子深吸一口气,伸出颤抖的手指。
“那我就按了啊,大家都准备好。”
他先是按下了上面那个按钮。
咔嗒一声轻响,按钮陷了下去。
接着是下面左边的按钮。
又是一声轻响,按钮也陷了下去。
最后是下面右边的按钮。
第三声轻响响起后,整个房间都安静了。
大家等待着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几秒钟后,抽屉底部传来了轻微的机械声。
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移动。
紧接着,一个隐藏的夹层慢慢从抽屉底部弹了出来。
所有人都愣住了,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