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这下真是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了!
这些年他们频繁把中国传统文化包装成自己的"原创"拿去申遗,,现在,中国终于开始正面回击了!
故事要从2025年5月30日说起。
就在这一天,新成立的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137项原始证据,直接质疑韩国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真实性。这些证据包括古籍文献、出土文物、传承记录,甚至还用上了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与韩国凭空生成的非遗相比,那真是降维打击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到这些证据后,也迅速启动了非遗文化溯源核查程序,并要求韩国在45天内提交相关历史文献、传承谱系等核心证据来证明这些项目的"千年传承"。
算算日子,也该到头啦!
韩国文物局局长崔应全(左男)
韩国文物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影
值得注意的是,被质疑的这五项非遗项目可都不是小角色。
首先是安东假面舞,韩国很鸡贼地把它包装在"江陵端午祭"里申遗,而且还特么成功了,他们很坚定地声称这是本土才独有的巫俗信仰。但当专家把韩国的面具纹样与中国贵州傩戏进行比对时,发现竟然有超过九成的相似度。更关键的是,中国傩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礼》中就有明确记载,比韩国文献中最早的记录要早上千年。
第二个被质疑的是韩国的"细纹铜器"。韩国申遗时声称这是本土独创,与中国青铜文化毫无关系。但是当专家用现代技术对比分析后发现,韩国提交的纹样与中国河南博物院珍藏的战国时期铜镜相似度高达94%,而中国的这些青铜器比韩国的要早一千年。
第三个争议项目是韩国的燃灯会文化。韩国申遗时特别强调这是他们佛诞节期间的独特庆典,但细心的专家发现,韩国申遗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图样竟然是照着唐代灯会的摹本画的,甚至在高科技扫描下还能看到底层隐藏的"长安西市"字样,多少有点滑稽了。
最有意思的是韩国申遗的制酱工艺。韩国方面声称他们的制酱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甚至还试图把北魏农学巨著《齐民要术》说成是他们新罗王朝的宫廷秘方。这话一出,连中国马王堆汉墓里那2100多年前就封存的豆酱坛子恐怕都要笑出声了。更讽刺的是,韩国现在制酱必备的辣椒,您猜是从何时何地引入的?答案是——16世纪才从美洲传入朝鲜半岛的!说好的“千年传承”呢?
最后一个被质疑的是韩国的"大木匠技艺",也就是木结构建筑技艺。苏州的工匠师傅们为了证明中国木工技艺的正统性,直接开启了3D建模,将宋代木结构建筑一点点拆解分析。结果发现,韩国申遗材料中的27道主要工序,竟然有19道与宋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中的记载完全一致。这不是借鉴,这就是在照着中国古书“抄作业”。
那么韩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说到底还是利益驱动。申遗成功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实在太诱人了。
以泡菜为例,2013年申遗成功后,韩国泡菜的出口额在十年内增长了近三倍,甚至逼得中国泡菜都要特别标注"非韩国制造"来自保。安东河回村因为儒学书院申遗成功,游客数量从每年十万人暴增到八十万人。韩国政府预估,如果黄豆酱项目申遗成功,能带来几十亿美元的经济收益。
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韩国在申遗策略上可谓"用心良苦"。他们的套路通常是三步走:第一步,把遗产的起源搞模糊,或者干脆移除与原始文化紧密相关的核心元素;第二步,对"去源头化"后的文化项目进行"韩式改造"和包装;第三步,把包装好的文化项目与商业利益紧密捆绑,甚至动用知识产权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固化。
韩国人对“中国春节”这个称呼很是不满
这种做法在具体案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比如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他们在申遗时刻意淡化甚至去掉了纪念屈原的元素,转而突出巫术表演。再比如韩国某公司竟然跑到美国给饺子注册了外观专利,声称底部平坦、有14到16道褶皱的饺子是他们的独创,这简直就是在历史长河中捞起一滴水就声称整条河都是自己的,脸都不要了。
韩国以前为什么总是能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把中国文化申遗成功了呢?
这个话题其实有点大,因素很多,但依我看,最关键的因素只有一个——审查有大漏洞。
其实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审非遗项目时,主要看重的是"活态传承",也就是这个文化项目是否还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存在,是否还被社区不断实践。对于“它最早是谁家的”这种历史溯源问题,审查并不严格。韩国正是利用了这个规则空隙,通过强调"本土实践"和"社区文化空间"来模糊文化源头问题。
但是现在形势变了。
中国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新任主席国,开始推动将"历史渊源"纳入非遗评审的核心标准。这次要求韩国在45天内提交"千年传承"的铁证,实际上就是对文化遗产原创性的严格界定。
从目前的情况看,韩国要想拿出这些"千年传承"的证据确实困难重重。以酱料制作为例,韩国现存最古老的酱油厂只有200多年历史,而西安的酱坊遗址却是唐代文物。更尴尬的是,韩国一些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新罗时代从唐朝进口的青瓷,瓶底"大唐制造"的款识清晰可见。
中国这次的反击可以说是有备而来。
过去十年,中国在非遗保护方面下了大功夫,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非遗数据库,完成了大规模的非遗记录工程,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保护。2025年,中国更是成功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主席国,在打击文化剽窃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有意思的是,韩国国内对这次争议的反应也是分化的。一些媒体跳脚喊"文化霸权",质疑"中韩文化相近凭什么不能共享"。但也有学术机构私下承认不少项目确实源于中国,只是当年抢注得早罢了。
这场争议的意义其实超越了单纯的文化归属问题。
它实际上是在问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是要追求"抢注第一"的虚名,还是要守护人类文明真实的交流传承?假设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被宇宙大韩民国给申办了,那我们以后会怎么看待这个徒有虚名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我们以后还会不会费心费力地保护和发扬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玩意就跟见义勇为一样,你要想人人都尊敬和效仿见义勇为的人,那就不能让这些挺身而出、为民请命的英雄们心寒。
更何况,如今的技术甚至都能让历史纤毫毕现了,接下来,任何试图截断文化源流的做法都将无所遁形。
听说韩国还计划在2026年将造纸术申遗,美其名曰"韩纸制作技艺"。对此,中国方面已经有所准备。中国拥有蔡伦造纸术的完整传承体系,从原料加工到工艺步骤都有详实的文献和实物佐证,所以,宇宙国这回怕是难以如愿咯!
写在最后
最终,那些真正属于中华文明的文化遗产,终将回归它们应有的位置。韩国再如何巧言令色,也无法逃避历史的最终审判。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窃取和篡改。只有尊重历史、承认源头,才能让文化交流真正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