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转发了,评价是“真实情感最打动人的作文”!就这么一篇不是考场上写的文章,短短48小时,点赞量冲破700万。
一个农民工大爷,在工地上写的。
这事儿得从7月9号说起。太原古交市,一个叫“慕七七”的短视频博主在街头搞活动,现场挑战写高考作文,写了给1000块。
好多人拿了100块就走了,不想费那个劲。安大爷,六十多了,一身灰,他接了这个活儿!
抽到的题目是1957年的,《我的母亲》。
就这么四个字,像一把钥匙。
他坐在面馆里,握着笔,稿纸上写了一页就停了。不是写不出来,是脑子里的东西太多,堵住了…需要缓缓。拍视频的女生连文杰也没催,就陪着大爷聊天,聊古交,聊家里的事。三四个钟头,大爷自己把文章磨出来了。
他说自己是工友里头上过高中的。这个身份让他成了主角。可写起来一点不轻松,他时而在工棚外头走来走去,时而蹲在地上不动,嘴里念叨着,“母亲走了三十多年了,就埋在村头的老坟地里”。
母亲的影子,就这么一点点从记忆里被抠出来。
天不亮就起床做饭!
大冬天,手都冻僵了,还在那揉面团。过年了,一大家子人围着桌子吃,她自个儿在灶台边忙活,不上桌。
等所有人都吃完热乎的,她才过去吃点剩饭剩菜,然后收拾桌子。
“母亲包的饺子,是我们那段穷日子里最盼的念想。”
大爷在文章里写。
“她一辈子都没穿过一件好衣裳,洗得发白的补丁摞着补丁,可她却能让家里总比别人家要干净。”
他这一辈子,好像就没享过什么福,也从来不抱怨。她就是用行动告诉儿子,什么是担当,什么是骨子里的硬气!这些零零碎碎的记忆,在大爷的笔下,拼成了一篇文章。
整篇文章,最扎心的是结尾。
“如今的我已经当了爸爸,又当了爷爷,但却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
“我好想念母亲,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
这文章传到网上,一下就爆了。评论区里有人说,“大爷写的妈,才是中国式母亲的真实写照”。
文章写得确实妙。作文评分里有个标准叫“情感真挚”,大爷的文字歪歪扭扭,读起来有些地方也不通顺,但它就是能打中人心里软的地方。
他写母亲“端起死沉死沉的大铁锅”,一个动作,好多人就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他又提到“坟头草青了又黄”,用这种景象说思念,不喊不叫,反而更有力量。一个网友留言说:“我读过朱自清的《背影》,但大爷的《我的母亲》让我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哭出声。”
大家对农民工的印象,好像就是“吃苦耐劳”或者“文化不多”。安大爷这篇作文,把这个标签给撕了。他用那些字证明,没读过多少书的人,一样能写出戳人心的文字。这种文字,比一些所谓的高分作文,更有文学性?因为它长在生活那片土里。
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让人看到一个现实:大家在为他的文字流泪的时候,他本人,还在工地上干活。城市里的工地他穿梭了几十年,老茧就是他的勋章。累了的时候,他会想起那个冬天的晚上,母亲哆嗦着手端着锅,用身体挡着风。这种精神传下来,比钱重要,让一个普通人在难的时候有劲儿走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