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防部新闻发布厅里,蒋斌大校那句“中国愿与友好国家分享装备发展成果”的话音落下,全球军火市场的棋盘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晃动了一下。尤其是中国正式为歼-10CE战机亮起出口绿灯的消息传出后,从巴黎的阵风生产线,到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再到特拉维夫的空军指挥室,一股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氛悄然弥漫开来。
想象一下奢侈品专卖店和大型平价超市的区别——西方高端战机如法国“阵风”,一架标价2.53亿美元,美国F-16也要1.48亿美元。而歼-10CE,直接以6800万美元的震撼价格撕开了高价铁幕。这不是简单的“便宜”,而是对西方军火商高额利润模式的正面冲击。当买家发现性能相当甚至更优的装备能以近四分之一价格获取时,谁还会甘心当“冤大头”?
但比低价更让西方头疼的是什么?是规则!
中国军售的“三不原则”——不干涉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强加意志——如同一记精准的重拳,狠狠砸在西方捆绑在武器交易上的技术锁链和政治枷锁上。
土耳其的教训触目惊心:仅仅因为购买了俄制S-400防空系统,就被美国蛮横地踢出F-35隐形战机项目,上百亿美元的前期投入瞬间化为乌有。
沙特的困境:心心念念求购F-35,却因复杂的政治考量被美国一搁就是数年。
当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忧心忡忡地喊出“哥伦比亚若买歼-10将摆脱美国控制”时,暴露的正是对自身技术垄断和政治胁迫手段失效的深层恐惧。西方长期赖以控制他国、划分阵营的军售工具,在中国“三不原则”的照妖镜下,显得格外霸道和不合时宜。
实战是硬道理!印巴边境的硝烟,成了歼-10CE最硬核的“广告大片”。巴铁飞行员驾驶歼-10CE成功对抗并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的实战记录,其说服力远超任何华丽的宣传册。配备霹雳-15导弹(射程高达200公里)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0CE,用实力证明自己绝非“经济适用机”,而是实打实跻身全球顶尖三代半战机的“阵风杀手”。
中国军售的革新之处远不止于卖装备。它开创了一种“技术反哺”的共赢模式:巴基斯坦不仅拿到了歼-10CE,更深度参与了“枭龙”战机的生产,掌握了全套技术;沙特引进了彩虹无人机生产线;埃及在中国技术支持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本土军工体系。
当西方还在严防死守“黑箱技术”,把买家当作提款机和附庸时,中国亮出了“授人以渔”的真诚。这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军贸不是强者的施舍,而是伙伴间的共同成长。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军火巨头赖以生存的“技术霸权”逻辑。
全球买家“用脚投票”,地缘棋局悄然生变!
西方的焦虑正化为现实,多国开始用实际行动重新评估自己的装备来源:
中东变局:伊朗计划采购36架歼-10CE,意图重振被以色列打击的空军力量。更有意思的是,讨论中的“石油换战机”支付模式,是对传统美元交易体系的直接挑战。
“后院”风波:哥伦比亚左翼政府计划采购24架歼-10CE替换老旧的以色列“幼狮”战机,这被视为对门罗主义下美国传统势力范围的明显突破。
多线开花:印尼暂停了42架法国“阵风”的巨额订单,转而认真考察歼-10CE;埃及在引进中国红旗-9BE防空系统的同时,目光也投向了中国战机。多个国家同步转向东方,在以色列北部甚至划出了由红旗-9BE守护的新防空识别区。
中国在军售上强调“慎重负责”四字。核心原则清晰:主要出口防御性装备,如防空导弹(红旗-9BE)、侦察无人机等,绝不向冲突地区火上浇油地倾销进攻性武器。
当美国向战乱地区输送进攻性武器加剧紧张时,中国提供的是构建区域力量平衡的“盾牌”,奉行的是“以慑止战”的防御哲学。这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为动荡地区提供了另一种安全选项。
全球防务市场的数据显示,美国仍占据43%的巨大份额,中国仅占5.8%。然而歼-10CE的出海,绝非简单的商品输出。它背后是技术标准、合作模式的深远布局,更是对西方百年军售霸权的规则性挑战。
一架架交付的歼-10CE,不仅仅是金属与电路的位移。当埃及的红旗-9BE雷达锁定地中海上空,当哥伦比亚飞行员坐进成都制造的座舱,武器自主权的种子已在西方构筑的堡垒内部悄然发芽。沙特无人机生产线的启动、巴基斯坦“枭龙”战机在克什米尔的巡航,都印证着:
真正能撼动霸权的,从来不是更昂贵的武器,而是更公平、更尊重、更着眼于共同发展的规则。军售市场的聚光灯下,西方军火商第一次在价目表前感到了刺骨的寒意——游戏规则,真的开始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