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闪购说,将在未来12个月内发放500亿平台补贴。
这可能是国内互联网行业近年来罕见的一场大战。
上一次国内互联网大公司集体加入一个战场,还是五年前的社区团购,当时很多业内人士就认为,社区团购将成为国内互联网有史以来最惨烈的商战。
但五年过后,社区团购仍然还是“一地鸡毛”;而互联网大公司的商战,早就换了一个战场。
在今天,互联网大公司的新战场变成了“外卖”;或者用一个更时髦一点的说法,也可以称之为即时零售。
什么是即时零售?
通俗地说,就是外卖。但和外卖不同的是,即时零售几乎任何商品都可以用“外卖”的方式,快速而便捷地送到用户家中。
这场关于即时零售的烧钱大战,最早的发起方应该是京东。
自今年初小规模上线外卖业务后,京东在618之前又迅速升级了补贴,加剧了行业各大平台的烧钱力度。
在这之前,许多人都不理解京东的做法。明明是一家电商平台,为什么要做外卖?
到了6月底,刘强东在内部的小范围分享会上回应了外界的质疑。刘强东称,京东大举进入外卖行业,目的是背后的生鲜供应链。其本质上就是即时零售生意,京东外卖一度冲到了2500万日订单。
在京东的刺激之下,淘宝闪购也加大投入,逼近4000万日单。到了7月2日,淘宝闪购更是宣布将在未来12个月内进行500亿平台补贴,对消费者发放大额红包、免单卡,并推出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以简单、透明、直接的模式给消费者带去实惠,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作为外卖行业的第一名,美团外卖也没有停下。
就在淘宝闪购宣布投入500亿平台补贴后,美团外卖也很快跟进,对用户发放了免费的奶茶补贴,也让美团外卖日单量一度突破了1亿单。
这对一个14亿人的经济体来说,日均1亿单几乎是一个“神迹”。
这么说看起来很夸张,但实际一点也不。
自外卖行业在国内发展以后,许多机构和投行都曾预测过国内外卖市场的“天花板”。其中比较靠谱的分析方式,就是按照收入来倒推外卖市场的日均单量。
其中引用最多的是中金公司2019年的收入模型,按照这个模型换算,我国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差不多有7500万,这部分人月收入较高,所以能够频繁支撑点外卖这一消费行为,也几乎算得上是外卖的重度用户。
据此得出结论,我国外卖市场的天花板大概就是日均7500单上下。
但美团外卖,在最近几天做到了日单量1亿单,这背后,显然是烧钱的结果。
京东、美团、淘宝,其中有两家都是国内的电商巨头,即时零售的生意对他们来说,侵蚀的就是电商平台的生意,当巨头开始闻风而动的时候,拼多多自然也不能落下。
根据晚点的获悉,目前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正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试验自建商品仓库,最快将于8月份上线即时配送服务,以类似京东秒送、淘宝闪购的速度送商品上门。
至此,国内即时零售大战参与者从三足鼎立进入到“四大天王”。
但不同于京东、淘宝的大举投入,多多买菜的尝试还在早期阶段,并且不会涉足餐饮和外卖。
尽管拼多多称无意加入即时零售大战,但从实际的行动来看,多多买菜的确一直在优化送货上门时效。
对互联网巨头们来说,过去十几年国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即时满足被不断放大,最终也倒逼即时零售出现,但当平台补贴结束之后,即时零售到底能否被消费者全部接受,仍然还是一个未知数。
今天国内好几家平台都开始了即时零售业务,但最早开始即时零售业务并发展的不错的,其实是美团。
美团闪购用了7年时间,建立了3万个闪电仓,其中有1.1万个都是售卖生鲜以外商品的综合类闪电仓,以2024年为例,美团闪购完成了约2500亿销售额,平均每天产生1200万个订单。
这是京东乃至淘宝杀入即时零售领域的原因之一。
对京东和淘宝来说,生鲜当然不是他们的强项;但对这两家电商巨头而言,除了生鲜以外的商品,他们几乎都在卖。
而美团闪购的出现,无疑蚕食的是他们的市场份额。
当自家最优势的领域被友商入侵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反过来切入对方的优势领域。这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什么京东要做外卖,而淘宝为什么又要为饿了么提供入口。
其中,京东的优势是做自营商品,因此更知道如何去做具体品类的精细化商品运营,但除此之外,做即时零售成本也非常高,这也反过来会考验京东的决心有多大。
而阿里,其实比美团和京东更早布局即时零售,但对阿里而言,早期决心并不够大,事实上京东也是如此。
同样两家电商平台,卖的都是商品,都是需求;而即时零售本质上做的是即时满足的生意,对电商平台来说,1小时送达当然比两天送达更好,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到底愿意为此多花多少钱?
对电商平台来说,这是一个未知数。
今天在京东下单,大多数自营商品都可以做到次日达,那么还有必要做1小时达的生意吗?
在过去,电商巨头都对这个问题有所迟疑;而今天,他们的目光都无比坚定。
京东提出要为10万全职骑手上社保;而淘宝则更为直接,未来12个月投入500亿平台补贴,给到商家和消费者。
这是不是一个好的生意,我们不妨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待。
还是以外卖为例,什么样的人会点外卖,而不是选择做饭?对高频外卖用户来说,一定是他们的收入高于做饭的成本,这意味着他们的月收入至少要在5000元以上,才会成为外卖的高频用户。
而在我国,这个群体的人数大概就在7500万上下。
即时零售的生意,还要更为特殊一些;其中商场日百、生鲜酒水、医药鲜花、数码等等,都可以成为即时零售的生意。
但问题仍然取决于,消费者到底有多想要这些?
充电器坏了,当然等不了明天送达;节假日送花,当然也要即时送达;生病买药,更需要越快越好。
但除此之外呢?
今天的消费者很难会在即时零售上买一台手机、电脑、衣服。这是多年来的消费习惯培养的。
如今平台们各自砸下数百亿元,只为了再次重塑消费者的习惯,对整个行业来说,当然是好事情,但最终衡量这件事的,仍然还是利润、效率和市场盘子到底有多大。
五年前,国内各大平台重金投入社区团购,但今天只剩下两个玩家,甚至还不赚钱;其中多多买菜一年营业额只有两千多亿,且这已经是社区团购最大的玩家,结果已经证明了互联网公司当初的期望多过乐观。
而对即时零售而言,真正考验的是当补贴结束之后,即时零售到底能够有多少会被消费者所接受,以及在这漫长的补贴之下,会有多少消费者被平台再次改变消费习惯。
就像电商巨头们当初所做的那样。
这一切都需要验证,而唯一的验证办法,就是进入这个市场,重金投入补贴。
而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消费者已经享受到了尽可能优惠的价格,比平时更低的外卖,比平时更多的消费需求,当刺激开始的时候,这个市场某种意义上,就已经被盘活了。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