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网易科技《态度》栏目
作者 | 崔玉贤
编辑 | 丁广胜
“这轮融资热不是泡沫堆积,而是产业启动的标志。”业内人士告诉网易科技。截止7月9日,2025年具身智能企业已经发生了82次投资事件,前5个月的融资额就已经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总和,达232亿元。
网易科技通过梳理发现,融资轮次基本上集中在天使轮,Pre-A和A轮,融资规模都是上亿元人民币。有的企业甚至半年实现了2-3轮融资,比如松延动力、自变量、宇树科技、星海图等企业。
“挤破脑袋也要上桌牌”的盛况在具身智能赛道持续上演。2025年具身智能赛道可以说呈现出了“资本狂飙”的态势。同时还有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抢做具身智能第一股的故事。
网易科技《态度》栏目对话多位投资人,他们不约而同提到了行业的一个转变:机器人企业正从概念走向落地,从样机到量产,到可规模交付的关键节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资本的加持和辅助。
但也有投资人坦言,不排除有些机构存在“FOMO”(错失恐惧症)情绪,担心错过行业β。
融资提速,机器人赛道资本狂飙
7月8日晚间突发的一则上市公告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让整个具身智能赛道为之一振。稚晖君所在的具身智能公司智元机器人通过对A股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维新材的收购,有可能先于宇树科技抢跑“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有评论说到“智元机器人这波成功上岸可以说是教科级的神级操作。”
一直聚焦具身智能、智能制造的某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向网易科技表示,智元之所以采取这样“曲线”方式就是为了提高上市的确定性,争抢具身智能“第一股”,避免第二个上市后,股价被对标。
智元机器人的这波操作确实出乎意料之外,在官方公告出来之前外界没有一点风声。当时业界都在盯着宇树科技的上市操作。
今年5月底,宇树科技更名,外界猜测宇树科技完成股改,为IPO上市铺路。随后传出宇树科技将计划于2025年底前递交科创板IPO申请,首选A股,后择机登陆港股。如果宇树科技成功上市,无疑就是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对于这一传闻,宇树科技方面并未做出官方回应。然而,就在大家还整天揣度打听宇树科技何时IPO时,“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宝座就被智元机器人抢了过去。
来自业界人士透露给网易科技的消息称,智元机器人应该还是会优先冲击港股,暂时不会往这个“壳”里装东西。此消息尚未得到智元机器人方面的证实。
不过,智元机器人官方称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改变或调整的明确计划,也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含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大重组明确计划。
网易科技发现,除了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上市提速的消息之外,近期,具身智能赛道融资消息也在不断涌现。
IT桔子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9日,2025年具身智能企业已经发生了82次投资事件。网易科技通过梳理发现,融资轮次基本上集中在天使轮,Pre-A和A轮,融资规模都是上亿元人民币。在这短短半年时间中,多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宣布了新的融资进展,有的企业甚至半年实现了2-3轮融资,比如松延动力、自变量、宇树科技、星海图等企业。
据报道,2025年前5个月,具身智能赛道融资额232亿元,已经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总和。从投资机构来看,有财务投资者,也有产业资本以及战略投资者,整个具身智能赛道呈现出了一副资本狂飙的态势,完全未出现“泡沫破裂”、“投资机构批量退出”的情况。
对于具身智能赛道的资本狂飙,浩数资本执行董事陈国平向网易科技提醒道,具身智能有两个危险趋势,一是只关注国内市场,二是用力过猛,关注客户需求解决能力强,面向通用垂直行业能力弱,很容易变成新的自动化设备公司。
从看热闹到看实力
从数据上看,具身智能赛道从去年到今年,投融资事件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如今的集中爆发,一方面是企业融资后把控的宣发节奏,在关注比较高的时间点扎堆宣布;另外,也可以看到这个赛道的投资出现了向细分方向和头部集聚的特点。
“越优秀越受追捧(争抢份额的现象频频发生),越多投资人追捧融资成功的可能性越高。”某投资机构负责人向网易科技表示。
而之所以出现资本的涌现,浩数资本与首程控股均向网易科技表示,这是具身智能产业加速发展的结果。
浩数资本投资总监蒲欣雨向网易科技表示,具身智能企业逐步进入“从概念到落地,从样机到量产”的关键节点。开拓落地应用场景与突破量产瓶颈是实现商业逻辑闭环的核心步骤,这个过程中需要资本加持辅助,才能在行业竞赛中拔得头筹,也激发了企业在场景布局与量产过程连续融资的诉求,资本介入,也不可避免会让企业加速将IPO提上日程。
对此,首程控股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康雨也向网易科技表示,这样的集中爆发并不是偶然,而是技术成熟、市场需求释放、资本认知提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她分析道,从技术演进来看,机器人已经从“实验室样机”走向了“可规模交付”的阶段;从产业视角来看,机器人被视为“下一代智能基础设施”的认知正在快速确立。无论是政府政策的支持、企业客户的主动试点,还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响应,都说明这个行业已经从早期探索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企业主动加快了资本化进程,尤其是对窗口期战略节奏的主动把握。
“我们认为,这一轮融资热不是’泡沫堆积’,而是“产业启动”的标志,尤其是对那些真正有交付能力、能跑通场景的企业来说,这样的资本支持正当其时。”康雨提到。
“产业是树,资本是水,随着地方政府产业基金、产业CVC、上市公司以及财务投资机构等多方入局,具身智能企业有望将会迎来产业发展的加速期。”蒲欣雨认为。
当然,有些投资机构也存在FOMO心态,担心错过行业β。毕竟有些企业已经具备了“从0到1”的跳跃可能性,一旦错过,就可能错失入场窗口。
行业尚未进入“赢家通吃”阶段
具身智能赛道,有的企业忙着上市,有的企业却还在进行天使轮的融资;有的企业忙着进行商业化,有的企业则忙着跑技术。融资的快慢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行业分层。
对此,首程控股联席总裁、首程资本总裁、北京首程机器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芊认为,目前行业尚未进入“赢家通吃”的阶段,领先企业与后来者之间的距离仍可弥合。尤其是在第一梯队中,格局尚未稳定,还存在更多可能性。
在其看来,决定企业能否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关键,依然在于“交付能力”。谁能实现高质量、快速的交付,谁就能更早迈入盈利阶段。
以宇树科技为例,其已经成功度过了早期在产能、质量和交付等方面的瓶颈,也因此实现了盈利。宇树科技创始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公司2024年度营收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实现大幅增长。
下半年具身智能企业将集中交付产品,行业也许会出现新一轮的收敛。